這堂課太有趣了,⼩蛙老師⽣動⽽且⼿把⼿教導的⽅式,讓我注意很多過去說話⽅式和聽到的感受之間的差別。感覺像是打開新的感受和覺察領域,幫助我注意到⾃⼰⾝體和聲⾳的變化。⼩蛙老師指導我們發聲變化好多,⽽且很⾃然,並帶領我們從⾝體覺察,從聽覺上感受不同的發聲⽅式。也很感謝所裡的安排,這個課在外⾯不⼀定有機會上得到外,所學也能夠在好多地⽅⽤得到。⽽且回家翻閱書本,很多技巧從書中融會貫通要花比較長時間,⽽老師現場⼀點⼤家就能懂,學習收穫很多。
這堂課太有趣了,⼩蛙老師⽣動⽽且⼿把⼿教導的⽅式,讓我注意很多過去說話⽅式和聽到的感受之間的差別。感覺像是打開新的感受和覺察領域,幫助我注意到⾃⼰⾝體和聲⾳的變化。⼩蛙老師指導我們發聲變化好多,⽽且很⾃然,並帶領我們從⾝體覺察,從聽覺上感受不同的發聲⽅式。也很感謝所裡的安排,這個課在外⾯不⼀定有機會上得到外,所學也能夠在好多地⽅⽤得到。⽽且回家翻閱書本,很多技巧從書中融會貫通要花比較長時間,⽽老師現場⼀點⼤家就能懂,學習收穫很多。
在講座開始覺得⼩蛙老師說的聲⾳變化有些能體會,有些沒有發現,所以⼩蛙老師問的問題,我也不太敢回答。在聽兩種不同發聲,聽不出來後,我試著低下頭不讓視覺影響,將重⼼放在仔細辨識差異。其中老師指導我們講話的同時兩⼿先前畫圓後合掌。這部分我突然好明顯聽出差異,原本沒有做動作時,尾⾳是發散的,好像很多很雜很扁平的⺟⾳,然後有做畫圈合掌動作時好像可以很乾淨把尾⾳收起來。我⾺上把我的感受分享給群體,⼤家好像也有發現到這樣的差異。另外有個⼩確幸,昨天⼀開始因為我不怕冷,所以換座位到冷氣出風⼝,沒想到因為是第⼀排位⼦,⼩蛙老師演練⽰範都會找我。所以很多能練習和被指正的機會。裡⾯有個很可愛的⼩插曲,在提⾼頰肌訓練時,我⼀回頭看到所有⼈推⾼臉頰肌⾁,好像⼩倉鼠那樣⿎⿎的臉頰,⼤家都很認真練習也好可愛啦~
最先開始覺得很意外的是,講話動⽤的肌⾁原來有那麼多,⾸先是放鬆下巴的肌⾁訓練,再到頰肌的訓練,及眼睛上肌⾁提⾼的訓練,我感受是「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」。原來我臉上這麼多肌⾁可以調動,然後會導致聲⾳不同。接下來做的肩胛骨放鬆後的發聲和坐姿時的訓練。這些看似微⼩的動作調動和調整,居然可以發出完全不同品質的聲⾳。聲⾳的指向、到話語的分段及結尾,我才知道背後好多⼩技巧,原來⼩蛙老師每次在群體說話,都會對著不同的⼈,⽤指向性讓⼤家注意⼒保持在課堂的講者。課後我也趕快向老師請教,因為在研究所不論內容,但報告者發聲⽅式差異,會讓⼈注意⼒渙散或集中。我也把握這次的學習⼼得,週⼀有presentation,來好好的練習發聲效果。
我覺得⼩蛙老師好厲害啊,因為聲⾳的感受和產⽣,其實很細微⽽且抽象,加上⼈的主觀感受會影響不同的覺察。⼩蛙老師⽤很多肢體動作上的練習,帶我們從⾝體上感受到不同的發聲⽅式。他也善⽤很多道具,讓群眾能夠具象、可視的⽅式,知道聲⾳的變化。例如⽤網球拋接球,讓我們知道聲⾳能夠針對某⼀處發聲。⽤肢體動作,知道發出及結束的聲⾳差別。我發現除了課程所學外,這個讓抽象形容變得可視化的技巧,在諮商⼯作上也有很多幫助,很多說不出來的情緒或感受,能夠⽤實際⽣活中的情況當例⼦,可以很快的幫助個案連結模糊的想法。我也學習到老師專業且敬業的精神,覺得老師對於發聲技巧的熱愛,從各種發聲⽅法的鑽研上表現出來。⼩從戴⼝罩講話的變化,甚⾄在諮商時坐姿是⽤臀部挪動或彎腰⽅式,老師很專業的發現後,都給予我們很直接⽽且很實⽤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