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週的咖啡館是我第一次上發聲相關課程,再加上之前跟好朋友互動的時候,都曾被回饋說我的聲音比較低,如果要去區分的話,說話的感覺偏「理性」一些,所以我對於自己說話的聲音都有些insecure,因此特別期待在這場課堂中,可以學到正確的發音方式,也希望自己可以讓自己的聲音,變得更溫和親人一些,讓個案在會談中,感受到我對於他們的關懷。在小蛙老師一開始分享正確的說話方式時,我發現自己在講話的時候,臉頰的肌肉是蠻緊繃的,這部分跟我想要把話說好、說清楚有關係,因此會下意識的放很多「力氣」在發音上,我也發現自己在連接第三個案的時候,通常會覺得嘴巴跟喉嚨特別的累,似乎在說的過程中太過於用力了,導致講話的時候,沒有在身體最放鬆的方式說話。在老師的講解下,我才得知,原來最正確的說話方式,是下巴和肩頸肌肉放鬆的,且不橫向使用臉頰的肌肉,張開嘴巴的時候,應該跟著嘴巴結構最自然的方式往下動,這些細節都是我之前沒有特別去注意的地方。最有趣的是,老師有和我們分享把眼睛微微往後拉的動作,很微妙的,發出的聲音真的有因爲這個動作有一些細微的不同,我當下好奇的請教老師,爲什麽做那個動作,竟然會影響發出去的聲音,透過老師的解説,我發現原來發聲這件事,不只是我們的嘴巴、臉頰肌肉、喉嚨和聲帶這幾個部位在工作,我們發出來的聲音和我們整個身體有關係,我們的身體肌肉、姿勢、身體跟肌肉的放鬆程度等等,都跟聲音有很大的關聯,也會因爲這些地方的變化,發出不同的聲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