諮商師課後心得04

這週的咖啡館是我第一次上發聲相關課程,再加上之前跟好朋友互動的時候,都曾被回饋說我的聲音比較低,如果要去區分的話,說話的感覺偏「理性」一些,所以我對於自己說話的聲音都有些insecure,因此特別期待在這場課堂中,可以學到正確的發音方式,也希望自己可以讓自己的聲音,變得更溫和親人一些,讓個案在會談中,感受到我對於他們的關懷。在小蛙老師一開始分享正確的說話方式時,我發現自己在講話的時候,臉頰的肌肉是蠻緊繃的,這部分跟我想要把話說好、說清楚有關係,因此會下意識的放很多「力氣」在發音上,我也發現自己在連接第三個案的時候,通常會覺得嘴巴跟喉嚨特別的累,似乎在說的過程中太過於用力了,導致講話的時候,沒有在身體最放鬆的方式說話。在老師的講解下,我才得知,原來最正確的說話方式,是下巴和肩頸肌肉放鬆的,且不橫向使用臉頰的肌肉,張開嘴巴的時候,應該跟著嘴巴結構最自然的方式往下動,這些細節都是我之前沒有特別去注意的地方。最有趣的是,老師有和我們分享把眼睛微微往後拉的動作,很微妙的,發出的聲音真的有因爲這個動作有一些細微的不同,我當下好奇的請教老師,爲什麽做那個動作,竟然會影響發出去的聲音,透過老師的解説,我發現原來發聲這件事,不只是我們的嘴巴、臉頰肌肉、喉嚨和聲帶這幾個部位在工作,我們發出來的聲音和我們整個身體有關係,我們的身體肌肉、姿勢、身體跟肌肉的放鬆程度等等,都跟聲音有很大的關聯,也會因爲這些地方的變化,發出不同的聲音。

從一開始上課的時候,就發現小蛙老師的課堂中都是滿滿的歡笑,起初老師用很可愛的方式先介紹了自己的名字,還有小名,很大方的跟我們分享「小蛙老師」這個名字的由來,並現場模仿青蛙的聲音給我們大家看,當下很直覺的第一印象是覺得蛙老師真的很親切、和藹,又非常的專業,對於聲音的掌握度非常高,可以透過對於每個部位肌肉的掌控發出不同的聲音。在上小蛙老師課的時候,真的覺得心情上很放鬆,老師會在課堂上時不時說一些笑話,或是透過很生活化的方式來舉例,因此我可以很快速理解老師想表達的内容,也因爲課堂上的氣氛很歡樂,在學習過程中我也能好好的享受在那個當下,把專注力放在感受自己在說話時的肌肉動作,對比平常正常發聲時的聲音vs. 透過嘗試做老師的練習時所發出的聲音,也看到身邊的大家,都很認真的在練習和感受自己聲音的變化,很喜歡老師營造的上課氛圍。在邊做這些動作跟觀察自己的聲音時,我覺得還蠻困難的,因爲同時有太多東西要去關注,讓我覺得很難「聼」到自己聲音的不同。但是很有趣的在兩兩練習的環節中,小蛙老師帶領我們,用向内畫圓的手勢,來控制我們說話的節奏和音調,在練習中,當我是觀察者的時候,我可以很明顯聽出,我的partner一般正常講話的方式,與運用老師的畫圓動作的不同,雖然都是在講同一句話,但是在調整語速和音調後,真的給人一種比較溫和和容易親近的感覺,這讓我很直接的體驗到在諮商中聲音扮演了很重大的角色,如果發出的聲音是溫暖的,且與個案的情緒同在,就可以很直接的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關心。

在發聲練習的過程中,我很喜歡小蛙老師一直提醒我們的要自然,老師分享說情緒是很真實的,因此它不會是完美,同樣在發音的時候,我們要以我們最自然的狀態去說話,我發現自己在諮商的情境時和自己在社交的樣子,有時的確會很不一樣,像是我的用詞和我說話的方式,就有明顯的不同,但是在老師的提醒下,我發現有時候當我們很刻意想要講好的時候,或是用特別的情緒用詞的時候,的確就會多了一點距離,少了些人味。在課堂上我們用「你現在看起來很難過」當練習的句子,我發現自己在諮商的情境中,會無意識的把重點放在「難過」這個詞,但這樣說出去的話就變得有些刻意不真實的感覺。於是老師帶我們想像,如果換成是朋友的話,我會怎麽表達我感覺到朋友的難過,在實際講出來的時候,發現想像是朋友的例子中,發出來的聲音比較自然,因爲重音沒有被放在「難過」這個詞上面。老師特別強調聲音是「等比例放大的」,因此不會有特別著重在某一個點上的重音,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,提醒自己雖然是專業的角色,但是在和個案工作的時候,不要忘記說出那個話時想表達的感覺,盡量去貼近那個感覺發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