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的講座前,我便有嘗試留意了自己在發聲的問題,然後比較有感覺到有狀況的是,自己較多是腹腔和喉嚨發音參半,所以講久了還是會有喉嚨痛的狀況;以及是自己在每次諮商時,也有留意到自己想要傳達不同情緒時的輕重音,也還沒有拿捏得很好,所以有些飄。而這次在課堂上覺得很棒的是,能更細緻地留意自己和夥伴的聲音變化,以及聲音變化時,臉部表情及身體上的改變,像是在上台練習時,就發現要傳達出一句難過的聲音以及開心的回應時,自己在聲調上面的問題和差異,也發現距離的產生,會影響我在聲音傳達時身體會更多的用力,然後為了要傳達出一句漂亮的話,而過度裝飾聲音的表現。覺得在這次的講座上,真的讓我有感覺到很多內外狀態的細緻覺察,很同意小蛙老師說這樣的聲音課程是一種身心靈訓練。
這次的訓練課程,和以前學生時代在練習朗讀的日子,真的很不一樣。在以前練習發聲時,也很專注的在感受自己聲音,不過當時比較專注在自己是從腹腔還是喉嚨發聲,以及比較留意的是咬字的清晰度,所以專注點是在呼吸以及雕塑口齒清晰這部分。但這次很不同的是,能從自己整個臉部的每一塊的小肌肉,以及身體上的姿勢,去感受對聲音的影響。像是從具象的身體知覺來調整抽象的聲音,讓我可以更明確的知道,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樣的練習和調整;另外是在傳達情緒和想法的這部分,也讓我可以更有明確的步驟去練習該透過怎樣的表情姿勢,以及想像可以來達到我的目的。而也因為小班制的課程,讓我也有更多機會,可以直接由老師從旁調整和雕塑表情運動及肌肉運動,像是放鬆下巴、眼睛的睜開、身體的姿勢改變,很謝謝老師下來針對每個人的狀態提供指導。覺得說在離開學校後,其實就較少留意自己的聲音,但也會感覺到自己的聲音好像在默默「變質」,不過因為這次的課程,讓我找回了聲音在胸腔內振動的熟悉感,也有了更多新的發現。
對我來說這堂課有幾個部分,讓我印象深刻且很有收穫:
1、微表情的改善
覺得特別有感的,是在下巴的放鬆和讓眼睛撐大的這塊,因為當下巴確實的往下放鬆時,會明顯覺得空氣流進身體更通順;另外當眼睛撐大時,讓我更有感的是,自己好像也能提起更多精神,在表達上的感覺就不太一樣。
2、貼牆站姿練習及坐姿的調整
貼牆的練習,讓我更有意識的調整自己脖子和下巴的位置,可以更有意識正確挺直身體以外,也可以感覺自己到口腔在吐氣和進氣時,哪個點是空氣流入最順的感覺。然後在坐姿的改變上,要去留意不是用上半身的部分位置去移動就好,發力點是要從髖關節位置的肌肉去前傾,讓上半身保持放鬆,這樣聲音才不會卡住,覺得這部分也很實用!
3、聲音傳達的距離拿捏及情緒傳達的技巧
在上台練習的時候,我嘗試想要表達「你看起來很難過」這句話,但第一次練習時,老師就點出這樣的表達「好像自己比對方還要更難過」而非傳達難過時,我覺得被大大的提醒了,也讓我想到之前,好像有個案和我表達過類似我反應的情緒張力比他表達的強。所以我也學習到,先去辨識自己想傳達的意圖,然後可以想像如果是要和自己的家人朋友表達時,自己會怎麼說,以及是去等比例放大這個傳達方式。我覺得這也提醒了我,與人互動的傳達不是為了將話語說的很精緻或漂亮,而是傳達情緒、傳達我們最人性感覺,那時才能真正說進對方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