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前就知道聲音課必須善用到身體,所以要著輕便好活動的服裝,但就想著,其實我們最需要說話時的衣服,不見得會是當下穿的最舒適的衣服,所以我還是選了我最常穿搭的服裝前來上課,是說平常也已經穿的很休閒了XD,所以一直都很好活動。
早前就知道聲音課必須善用到身體,所以要著輕便好活動的服裝,但就想著,其實我們最需要說話時的衣服,不見得會是當下穿的最舒適的衣服,所以我還是選了我最常穿搭的服裝前來上課,是說平常也已經穿的很休閒了XD,所以一直都很好活動。
其實對於要上聲音課的時間,一直都讓我有點猶豫,第一個是相對於剛下課從新竹開到台北,其實蠻緊的,第二個是剛好處於期中考的尾聲,又是最刁鑽的課程,所以整體來說,其實覺得自己的身體,並沒有好好的放鬆在做聲音的練習,所以對於自己肢體上沒有完全的放柔軟,感到有點可惜,一直放鬆不下來,抓不到自己的脖子皮當傘蜥蜴XD,還一直想說,自己是不是聲音就注定像學校教授說的很像8+9(嘆氣),不過因為小蛙老師的示範真的太神奇了,那個肌肉的線條,往上提往下墜,每一條肌肉的運用,都紮紮實實地影響到聲音的放送,還可以自由轉變說話的口音。
之前一直以為腹語術,是利用腹部在發聲,想說看字面上的意思是這樣解釋,也沒什麼不對XD,但看到小蛙老師示範後,就發現我以為的不是真的,嘴巴的線條改變、氣管的暢通,就能有如此多元的聲音變化,能讓聲音集中、大放送、變得渾厚宏亮,也能毫不費力的就發出很大的聲音,不只是嘴唇、下巴、脖子的姿勢調整,連同身體姿勢也都會有差異性,坐在椅子上時的重心要放在肛門口(編按:其實是臀部,只是要運用提肛),練習說話時搭配手勢,可以有圖像式的帶領說話的步調、語氣及速率,同樣的一句話就能有不同的感受。
這也讓我想到有部日本動畫「獵人」,裡面的幻影旅團有個成員叫作剝落裂夫,是洞洞族的舞鬥士,就是利用轉動、擺動身體每一個角度、每一個肌肉線條,使空氣流過身體的洞,製造出音波攻擊。
這次的聲音課以後,我以為我的臉部肌肉,已經算還可以控制自如了(挑眉、拱顴骨、癟嘴之類的),事實證明我錯了,平常在用的肌肉根本就不是用來發聲的,要訓練臉部肌肉真的不容易,包含眼皮從中間微微的往上提,就能讓眼睛看起來更有神、更大顆,但不會有脫窗感,上嘴唇稍微往上撥,發出的聲音就能更順暢大聲,這點我倒是可以,只是要每一個字都這樣做,實在很困難,我大概到四、五個字就不行了,馬上扁音XD,還有運用轉手跟拋球,可以具現化聲音傳播的軌道,讓人更容易理解聲音怎麼出去的。